回顧過去20年制造業中超級成長股誕生的領域,我們清晰地發現真正的大牛股必定產生于特定的時代背景。2011年及以前,工程機械、海運裝備、能源裝備等組裝型制造業是城鎮化、全球化時代的大國重器,其中誕生了一系列帶有鮮明時代背景的超級成長股。2011年-2017年,人工成本優勢、產業集群優勢主導了電子制造業往國內轉移。可以說電子制造業是那個時代中國具備全球競爭優勢的“科技”產業。但是2017年以后,我們發現中國在絕對壁壘不是足夠高的領域基本都已經在全球具備一席之地,甚至獨步全球。未來產業升級將進入深水區,我們必須觸碰那些附加值足夠高的領域,而這也必將觸碰發達國家的核心產業利益。
18年開始的貿易戰本質上是高附加值的科技產業爭奪所引發的。大力發展國防產業以保障國家安全、產業升級在這個時代變得意義鮮明。另外一方面中國第四代裝備在十三五期間逐步成熟,在代次上追平發達國家,也讓我們未來大批量裝備新型武器變得更有意義。這是國防產業需求端已經發生的顯著變化。最近10年民營企業的壯大,使得國防產業的供給端變得更加有活力、效率,也讓投資者在國防產業標的選擇上具備了更多的可能性。
放眼全局,目前中國上市企業總市值已經超越100萬億市值,而軍工企業市值僅1.3萬億,僅占1.3%不到。軍工產業是類似于半導體芯片的超高附加值產業,其市值占比或將不斷提升。基于此我們認為未來依舊是中國國防產業大力發展的黃金時期。
易方達基金 何崇愷
2020年10月
聲明:本手記的觀點、分析及預測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易方達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立場,也不構成對閱讀者的投資建議。本公司或本公司相關機構、雇員或代理人不對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內容的行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將此報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進行派發、復制、轉載或發布,或對本專欄內容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刪節或修改。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